遵义红色教育基地
  2020-08-18 09:05:45     浏览: 11164  
1、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
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距会址约1千米,红军烈士陵园因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红军坟、钟伟剑烈士、邓萍牺牲时的雕塑、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以及纪念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而著名,因为集中了建国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骨,故又称红军山。解放后,遵义人民和政府为了纪念在长征中光荣牺牲的红军烈士,在1953年时,遵义市政府就把77位红军烈士坟墓遗址建在小龙山上,并在此肃立了一座气势宏伟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刻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它纪念着红军烈士们的光辉历史,纪念碑的四周还镶嵌着28颗闪亮的星星,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抗战28年的艰辛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是用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这是中国永远的历史,中国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3、娄山关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后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

4、息烽县-息烽集中营旧址陈列馆
息烽集中营旧址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与重庆望龙门看守所、渣滓洞监狱系统称为国民党军统的三大集中营。其中息烽集中营规模最大。陈列馆内那一张张黑白照片,一篇篇被关押人士手写文,一个个低矮狭小的牢笼把参观者带回了那段无法言说的岁月。在那深达百米不知深埋多少骸骨的地方,传来了人耳听不见的哀嚎与嘶吼。那是“猫洞”,因为无论如何也听不见从内部传出的声音,也叫“妙洞”。那十二种酷刑个个扎心。国民党不会因为你的痛苦和死亡停止对你的折磨,更不会对你有一丝怜悯,只是鞭打,只是虐杀。在这儿,死亡和拷打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他们望向天空,望向白云,望向黎明。他们坚信共产主义没有失败!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革命意志也绝不动摇。凭着这样的意志啊,终于也看到了那晨光闪闪,万丈光芒的黎明。如今的和平生活,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珍贵的安宁。

5、赤水市-丙安古镇红一军团陈列馆
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位于贵州省赤水市丙安镇,中国维一以纪念红一军团为主题的陈列馆,馆名为贾若瑜将军所题写。1935年1月25日,红一军团奉命攻打赤水县城,为中央红军准备从泸州与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同四方面军会合打开通道,军团长林彪率部攻下丙安后,将军团指挥部和红二师师部设于丙安古镇,指挥开展了著名的丙安、复兴场、黄陂洞之战。28日奉命回师土城,保证了红军顺利一渡赤水,至此揭开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序幕。

6、赤水市-丙安古镇耿飚将军纪念馆
耿飚将军纪念馆正中摆放由耿飚将军长女耿莹捐赠的耿飚将军铜像,馆内展现了将军戎马生涯、外交风云、军政经历的丰富人生。在长征途中,耿飚将军作为开路先锋率部战湘江、渡乌江、强攻娄山关、四渡赤水河。在黔北辗转4个月,与老区人民结下鱼水情谊,耿飚将军事迹、革命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

7、茅台镇-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主要由纪念塔、浮雕墙、渡口纪念碑和展览成列馆组成。1935年3月,中央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础。纪念塔建在茅台渡口朱砂堡的山顶。塔高2万5千毫米(25米),寓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塔身由四片浪柱形的建筑依次重叠而成,象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丰功伟绩。塔身正面是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塔名。浮雕墙依山而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精美浮雕图案,再现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中悲壮场景。纪念碑临河而立,寄托着人民对红军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纪念碑右侧,一株古老的黄葛树,虬枝盘曲,枝叶繁茂,当年红军渡河,曾以此树干拴系架设浮桥的缆索。展览成列馆分上下两层,用大量的文字、图片、雕塑、实物,对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作了详细的介绍、评述,让人感受深刻,颇受教育。

8、土城镇-四度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9、土城镇-中国女红军纪念馆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是中国惟一一座以女红军为题材的纪念馆,这些女红军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参加长途跋涉行军的,她们有的不会骑马,有的不会使枪,但都有一个坚定的革命信念,那就是为了人民翻身做主人而革命。行军途中,身体健壮的女红军一人护理三四个担架病人的同时还要帮革命战友背行李、干粮和药箱,从江西于都一路走来,和红军指战员一起,翻雪山、过草地,飞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坚强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个女红军就是一个传唱历史的故事!他们在长征中的艰苦卓绝、坚韧毅力超越了须眉男子,有的在雪山草地上艰苦走过,后来病染沉疴,有的在枪林弹雨中穿越,后来绝经绝育……“革命理想高于天。”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展示了女红军的忠诚、正直的赤子情怀,展示出她们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献身精神;描绘出女红军们把热血和汗水洒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上,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的感人故事。

10、土城镇-青杠坡战役遗址
青杠坡战斗遗址,环境清幽,树木茂盛,充分展示习水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体现习水本土元素。青杠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一仗,是共产党军事史上最能展现领导人英雄气概的一幕。中国共产党后来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任国防部长、八位元帅、一百多名将军,当时全部集中在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鏖战。青杠坡战役,是我党有史以来参战人员”级别“最高的一场战斗,青杠坡战斗遗址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发韧地。青杠坡战斗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四渡赤水”的浓墨重彩,不仅在于它是军事意义上的光辉典范;更在于它是党和红军在逆境中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1、土城镇-红军医院纪念馆
目前全国唯一以红军医院为主题的专题纪念馆,内容展出红军医院的变迁历程和红军战地救护的艰苦环境,展现广大红军医护人员和红军伤病员的伟大革命精神。长征的路途漫长而艰辛,她们用弱小的身躯,背负着超出其体重几倍的重量翻身越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对革命充满信心,从未改变心中的信仰。她们,是长征路上的白衣天使。在战争时期,红军广大卫生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牢记“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宗旨,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2、苟坝会议会址
苟坝会议与遵义会议一样,是在战争的大环境中召开的。3月10日收到林彪、聂荣臻关于进攻打鼓新场的电报后,张闻天当即召集有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王稼祥、刘伯承、张云逸、李富春、叶剑英等20多人讨论。会议开了整整一天,争论很激烈。在遵义战役大捷的鼓舞下,大家希望多打胜仗来创造云贵川三省地区根据地,求得生存,再图发展。所以,都赞同进攻打鼓新场。只有毛泽东一个人不同意进攻打鼓新场。会议争论不休,毛泽东以不当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进行抗争,但还是说服不了大家。主持会议的张闻天只好搞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结果,进攻打鼓新场的意见通过了,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也被表决掉了。会议结束后已是深夜,毛泽东出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提着马灯走了几里地又去找到周恩来,力陈己见。第二天,周恩来提议继续召开20多人参加的会议。一番争论后,一致同意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苟坝会议后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成立了三人军事小组,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革命从转折走向胜利的起点。

13、花茂村
来到花茂村,在党员活动之家,看了村里的陶罐,了解了陶罐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走进村中习近平总书记来过的王姓人家小院,门厅上面还挂着当时的三个横批“祖国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之前,习总书记就在这小院里与村民们促膝长谈,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这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正是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都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参观完花茂村让人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感国家之多难,虽九死以不移”,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努力建设美好新中国所表现出来坚毅果敢,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照青史。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